2020年的最后一天,寒流来袭,位于内蒙古中部、大青山北麓的固阳县马路壕村气温降到零下二十多摄氏度。68岁的村民杨改花家却暖意融融,暖阳穿过大玻璃窗照在热炕上,她起身走到卫生间,对着梳妆镜整理仪容,戴好金耳环、银手镯,换上一件红坎肩,迎接新年的到来。 杨改花特意穿上红坎肩,在梳妆镜前整理仪容,迎接新年。新华社记者 张晟 摄 “没想到农村人也能过上体面的现代生活。”杨改花感慨地说,她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,几年前她被查出乳腺癌,沉重的医疗费负担让家里陷入贫困。在健康扶贫、危房改造等政策帮扶下,杨改花家走出负债的泥潭,从黢黑的旧土房搬到了敞亮的砖瓦房。 告别贫困,杨改花开始追求生活品质。借助农村厕所改造补贴政策,她家新建了室内水冲厕所,马桶、洗手池、电热水器一应俱全,同时家里还安装了暖气。“生活条件跟城里没两样。”杨改花笑着说。 杨改花向记者展示自家的水冲厕所。新华社记者 安路蒙 摄 “以前只有旱厕,冬天冻屁股、夏天臭熏天。现在下炕抬脚就能上厕所,卫生又方便。”杨改花说,生活好了,农村人也养成了爱卫生的好习惯。说罢,她忙了起来,擦拭台面、给花浇水,整个家里窗明几净,白色瓷砖擦得锃亮,一盆盆绿植枝繁叶茂。 杨改花正在给家里的绿植浇水。新华社记者 张晟 摄 近几年,马路壕村开展厕所改造、垃圾分类,配备了保洁员、垃圾桶,人居环境彻底变了样,被评选为内蒙古自治区文明村镇。杨改花家则被村里评为“美丽庭院示范户”,勤快的老伴儿还当上了村里的保洁员,月收入600元,加上养老保险、生态补贴等,基本生活不成问题。 杨改花和老伴齐凤林站在自家门前合影。新华社记者 张晟 摄 看着打扫完的房间,杨改花的心情格外喜悦:“收拾好房间,再炖锅猪骨头,干干净净迎接新年,这就是最好的日子。”(记者安路蒙) |